【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我的 10 個寫作靈感來源

在經營部落格滿一年的時間,前半段因為看不到網站的流量成效,確實是滿痛苦、而且想放棄,不過我覺得當初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把對我自己萬分有用的資訊整理成文章,寫作技巧反而是其次,因為內容對讀者有沒有幫助才是最重要的。

寫部落格的終旨就是紀錄自己學過的東西,像考高中、大學,為了記住那些重點而整理出來的筆記一樣,我把我工作上面分析的方法、讀過的書、大量查過資料的結果都寫成心得,一方面讓自己忘記的時後翻閱,一方面也讓有需要的人可以利用。

在後半年經營部落格,我開始每個禮拜逼自己要產出一篇文章,一開始會有很多靈感,但寫了幾個月之後,該寫的都寫完了,開始進入點子枯竭期,這時候,我試了很多種方法,去讓我維持一週一篇文,那以下我會整理 10 個我常用的寫作靈感來源:

工作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一年一下就過去了,有時候常常會覺得我到底做了什麼讓自己感到驕傲的事?一回想起來,發現好像也沒有!工作的內容有點零散,很多事情越做越偏向都在做一成不變的營運。

不過當我開始寫部落格後,才發現,我回想我更久以前做過的事情 (可能前一份工作),突然能夠將那些當初覺得很零散、缺乏架構的事整理成一套有架構的方法論。

如同 Steve Jobs 說的:Connecting the dot,有時候在看未來的時候,很難將所有點連成一線,但是往回看,很多事情都可以連成一線,包括現在我們擅長的事情、年經時候不懂的問題,都可以在幾年之後,將這些經歷連成一線,講成一段有「前因後果」的故事。

10 個靈感:哪些工作內容可以記錄成部落格文章?

因此,我會推薦大家源源不絕的靈感,從回顧前一份工作開始 (或是實習),畢竟工作佔了人生 1/3 的時間,從工作開始回想,可能會有比較多點子:

  1. 以前工作做事的方法論,把他整理成有架構的教學文章:
    • 分析成效的方式
    • 談業務的方法
    • 還有一些專業技能的學習方法 (軟體、ERP 操作、外部簡報、內部簡報、資料分析、程式設計等等)
    • 軟技能的分享 (不同行業的溝通方式、面試重點等等)
  2. 如果你是學生,你只有實習/留學/讀書/考試經驗:
    • 將讀過的書/電影,寫成心得或是推薦文
    • 整理留學的申請流程、擔任申請顧問、揭露留學費用或是當地實況分享
    • 將各家實習面試過程寫成心得、揭露待遇,或是職場黑暗/光明面
    • 讀書考高分的方法
    • 各家學校獨招考試準備方法
    • 留學補習班心得、準備方法、花費

我覺得學生的議題,超多可以寫的~

實際案例分享

而像我的話,我過去工作經驗:有做過營運分析、CRM 顧客管理、電商分析、績效目標設定,因此我有把過去這些我做過的工作方法論,整理成一系列紀錄教學文,提供給需要的職場人們!以下可以提供我的範例給大家參考:

2. 吸收知識:書、Podcast、Youtube、線上課程

接下來,吸收知識:舉凡看書、看電影、看影片、看線上課程、聽 Podcast,都是超好獲得新靈感的方式。而我覺得吸收一件自己想知道的知識,透過寫部落格的方式,有一些好處:如果我們吸收一樣知識,沒有目標的時候,會很容易分心,或是看完就忘了。

4 步驟:如何有效率地將知識整理成文章?

  1. 寫下學習目標 -> 幫助建立文章目錄
  2. 明確列出:我想知道什麼內容、我想得到什麼 -> 幫助筆記環繞這些問題
  3. 在閱讀或是觀看的過程,不斷環繞:學習目標,去做筆記 (直接打字下來) -> 邊學、邊打,省時且讓學習有效率
  4. 最後將筆記整理成標題、內容,發成一篇部落格文章

這樣的方法,並不會花你太多的時間去寫文章,因為你在學的過程,就不斷在記錄了,最後只需有架構的再整理一下就可以發文了!這個方法在點子枯竭的時候超好用!學新知識、記住這些知識、還可以定期產出內容!

新靈感來源:線上課程

線上課程平台我會使用的中文英文各一個,大主題的學習我會選 Coursera,因為有很多大型學校或是機構會在上面教,比較細的主題我會上 Hahow,舉例我站上主要談的數據分析好了,數據分析基本架構、軟體,可以用 Coursera,而想要學更細緻的某一個領域專家專門教的數據分析,可以選 Hahow,簡單來說初階選 Coursera (價格也便宜、還有 7 天免費試上),進階內容會選 Hahow 加強!

新靈感來源:電子書

電子書的話,我首推 Hyread 和台北市立圖書館合作的線上平台,有上萬本熱門的電子書可以免費借閱或是線上看,載具可以用手機、電腦、平板,還能紀錄每個裝置最新的觀看紀錄,申請不複雜,這裡有教學文,只要 5 分鐘就能完成:【電子書App推薦 – Hyread+台北圖書館】萬本好書在各種裝置上閱讀,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電子書,也可以在 hyread 上租借或是購買!去年我發現了這個功能後,半年就看了 10 幾本書,也寫了不少讀書心得!

3. 體驗生活:經營新興趣

實際案例分享

在我還沒寫部落格之前,我的假日會在看影集或是滑社交媒體度過,直到點子枯竭之後,我才開始盤點我自己生活的目標,而我覺得經營工作以外的興趣,會讓自己更容易充電。

經營新興趣,可以是靜態或是動態,以下這些興趣大家做網上 Google 一下就可以知道,有些其實統整好的資訊文不多,舉例潛水好了,大部分都是碎片式、店家發的文章,很少教你怎麼考量教學地點、價格或目的等等,(當然 IG 上其實滿多,但那也都是碎片式的分享),這種主題就很適合寫~

  • 動態興趣舉例:舉凡健身 (比較多人寫)、露營 (碎片式分享文居多)、水上水下活動 (碎片式分享文居多)、登山 (比較多人寫)、攀岩等等
  • 靜態興趣舉例:插花、畫畫、設計、拍片剪片

實際案例分享

之前在研究花藝課推薦、花藝體驗課的時候,上網 Google 時有幾個痛點:

  1. 大部分都是媒體 (妞新聞Pinkoi) 發的整理文,其實也整理的很好,但就是還是有幾個小缺點:
    • 推薦的店家幾乎都一樣,內容也幾乎一樣
    • 然後又少了真的有體驗的感覺,會怕只是業配 (或是銷售自己的產品)
    • 也沒有列入價格 (因為小資我還是有預算限制),還是希望能夠直接在文中就看到價格帶,就不用一個一個去查
  2. 個人發文比較偏向某間教室的體驗心得,缺少架構性的文章 (如何挑選/如何考量等等),但文章數也很少,連我最後要去的師大證照班 (每次開課1天就搶光),都沒有人寫過心得文

因此我才決定要寫一篇我個人查資料之後,整理的幾個花藝課挑選重點、實際體驗課心得、證照班心得,還有我推薦的花藝教室 -> 查看範例文:2021【花藝課推薦】如何選擇?3大課程內容介紹

5 步驟:怎麼將興趣變成文章?

所以,如何把興趣的經營,變成部落格問文章?

  1. 一開始如何選擇體驗課 (哪裡有開課?)
  2. 如何選擇體驗主題 (插花有分:乾燥花/永生花/鮮花,有分桌花/手綁花等等)
  3. 比價、價格區間、推薦店家
  4. 跟實際上課,每次上課的體驗文
  5. 最後稍微有一點心得之後,可以整理這個興趣學習重點

這樣的佈局,讓我一個月內,就成為幾個熱門花藝相關關鍵字的前幾名,因此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部落格快速上首頁

4. 訂閱電子報:跟你部落格/興趣相關的主題

自從我開始進入點子枯竭期後,我開始大量的研究跟我同類型的部落客,都寫哪些內容?可以參考他們的主題,再加入自己的經驗。另外,我還會訂閱他們的電子報,以便吸收最新的知識 (通常他們都會發類似的新知,像是主攻網站經營的部落客,他會發網站經營推陳出新的方法論/實用工具等等)

電子報通常會是即時的、而且像是 App 通知一樣,強迫提醒你收到這些內容,以下我會分享幾個不同領域,我有訂閱,而且很喜歡的部落客!

  • 網站經營
    • SEO 大師 Neil Patel:知名 UberSuggest 部落客必用的關鍵字佈局工具
  • 靈感、自我成長類
  • 創業、商業
    • 繁捷 (貝克街):如何創業將蛋糕生意做成線上線下都賺

5. 旅行:強迫接收點子的過程

很可惜的,在我開始寫部落格之後,2020 的新冠狀病毒疫情就開始了,否則我最有創意的時候,就是在可以到處出國旅行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特別的民情、經營事業的方式,或是在不同國家文化的展覽、建築中看見沒想過的呈現、思考方式。

不過,或許旅行重要的不是去哪裡,而是那個踏出舒適的環境,強迫接受衝擊的路程,通常在旅行的過程,我會把點子記在手機裡 (我用 Apple:備忘錄),容易整理 (打字的話,我就不用重複寫)~

5 靈感:旅行這樣紀錄,讓靈感源源不絕

  1. 紀錄新的商業模式 (部落格:變成一篇 X 國:10 種最特別的商業模式)
  2. 紀錄最有趣的展覽/建築 (部落格:X 國遊記:10 種最有意思的景點)
  3. 紀錄喜歡的飯店、食物、拍 Vlog、必買伴手禮,將旅程做過的功課變成:X 國旅遊指南
  4. 將簽證、行前該下載的 App、優惠碼整理成:X 國行前功課
  5. 紀錄 X 國國家禮儀、道地的 10 句話

6. 冥想: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冥想像是整理雜亂的房間一樣,將大腦騰出空間,才有辦法將點子塞進來。

工作一天之後的尾聲比對剛開始工作的前幾個小時,通常前幾個小時的效率會比較好,原因就是因為在這之前,我們有足夠的睡眠去清空大腦的資訊。而冥想可以提供相似的功能,在冥想的過程,大腦可以協助我們處理情緒、處理雜亂翻倒的思緒,將它歸位,讓他有空間可以思考新的想法、或是整理舊的想法。

7. 運動:運動能夠活化腦細胞

運動可以刺激大腦、幫助記憶、吸收知識。我覺得跑步最有效,而且是在戶外跑 (呼應旅行),跑一些沒有去過的路 (再次呼應旅行),藉著科學活化腦細胞的方式,加上外在刻意的刺激 (去一些沒去過的地方),可以更有機會想到新的靈感!

8. BrainStorming 腦袋風暴:發想到系統性之路

  1. 第一階段:先將點子寫下來,通常是一個具體的目標
    • 假設:10 個獲得很多靈感的方式
    • 推薦使用系統:心智圖
  2. 第二階段,利用「聯想」的方式把跟主題有關的方法都寫下來,可以先分成不同面向,再一一寫下
    • 曾經自己做過的:出去玩、看書
    • 邀請朋友一起討,朋友做過的:看影片、上課
    • Google 上其他人做過的
  3. 第三階段:統整最有效的方法

9. 讀書會:或是一場有意義的對話

讀書會跟看書一樣,但是能夠讀到我們自己沒看到的內容。實則上,跟讀書會朋友們或者是好朋友進行一場有意義的對話也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現在也滿多 Youtuber 在做線上付費讀書會,每週導讀一本書,我覺得這是參與讀書會最快最簡易的方式。

10. Google:資料蒐集的過程

當我冒出一個創作靈感的時候,我第一件事會做的就是:

  1. 上網看有沒有很多人寫類似的主題 (太多相似內容的話,我可能就會選擇先保留)
  2. 看大家對於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看越多越看,看越多有時可以勾出自己對這個主題有共鳴但是沒想到的部分:Google 搭配腦袋風暴一起做

總結

如果把這些方法做一個簡單的歸納,獲得靈感的來源,可以用這幾個方式:

  1. 不斷從不同地方吸收自己有興趣的新知識
  2. 把做過的事情 (工作或興趣)、做過的調查 (找資料),做歸納整理
  3. 利用外在刺激 (旅行、聊天)、系統性的方法 (心智圖),激發靈感後紀錄
  4. 利用生物科學的方法進行靈感激發 (運動、冥想)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因為他可以督促我自己紀錄所學、逼著自己學習新的東西,在有限的生命裡不斷地吸收跟創造。

Lisa Wu

Hi 大家好!我是喜歡探索身心靈健康及平衡的數據分析師 Lisa Wu!這個網站會幫助你:利用數據分析 (理性) 及 身心靈平衡 (感性) 的系統,去達成人生目標!如果你對我的人生系統工具有興趣,歡迎聯繫我:couplehones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