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25] Inbody 報告怎麼看?3 大計畫、10 個關鍵數據

Inbody 是大家熟知可以測量自己體重、體脂肪、肌肉量跟全身肌肉和脂肪的分佈機器,這篇會跟大家分享 Inbody 測量之後的分數如何分析、哪些指標跟運動目標有關、分享不同的計畫下可以關注的幾個關鍵指標!除此之外,Inbody 最近推出的 Inbody H20B 家用型體脂機,也可以測量到這些數據,最後會跟大家分享 Inbody H20B 家用型體脂機的優缺點、特色跟注意事項!

什麼是 Inbody?

  • 什麼是 BIA 生物電阻測量法?
    • Inbody 跟其他家用型的體脂肪機 (OMRON、TANITA) 一樣,原理都是 BIA,全名為「生物電阻抗分析儀器」
    • 一般家用型體脂肪機的 Inbody 有何不同?Inbody 其實也只是品牌名稱,一般家用型跟 Inbody 的差別在於「導極數量不同」,家用型或許是 4-6 個導極,而大型的 Inbody 機種會到 8 個導極,導極越多,誤差越小
  • 如何測量身體裡的水分、肌肉、脂肪量?
    • 機器會釋放微電流,經過人體形成迴路,電流經過人體不同部位時會出現阻抗數字,先計算機人體含水量、接著依照人體肌肉的含水量 (約莫 73%),去推估肌肉量,最後再得出脂肪量
      • 體重 = 脂肪重量 + 非脂肪重量 (包括水分、肌肉、礦物質)

Inbody 報告怎麼看?

1. 身體組成分析

  • 體重 = 水 (實際測得) + 蛋白質 (公式推算) + 礦物質 (公式推算) + 脂肪
    • 水分:為機器可以實際測量到的,因此測量前如果喝大量的水,結果可能會失準
    • 蛋白質由三種肌肉組成,由公式推算:
      • 骨骼肌:包覆在骨頭外的肌肉,我們平常訓練時鍛鍊到的肌肉群
      • 平滑肌:內臟、血管的肌肉,無法鍛鍊
      • 心肌:心臟的肌肉
    • 礦物質,由公式推算
    • 脂肪,由體重減去水分、蛋白質、礦物質,就是脂肪
  • 身體組成分析只是大方向的給出身體組成的比例

2. 肌肉脂肪分析

  • 這邊將數字分成我們可以控制的 3 個部分:總體重、骨骼肌重 (可以訓練的肌肉)、脂肪量
  • 如何使用 2 個方法快速分析肌肉脂肪量?
    1. 3 種數據會有過低、正常、過高三種狀態區間內,最好的目標就是 3 個數據都要落在「正常」的範圍間,過高、過低都不好,其他增肌減重的計畫都可以在正常的範圍內設計
    2. 常見 ICD 方法:將三個數據連成線段,會分成 I 直線型、或是 C、D 兩型,D 為最理想的狀態
      • I 型人:基本上屬於正常型體態,但仍需要注意實際數字是否落在「過高」的區域
        • 注意事項:如果體重、體脂肪的「實際數字」落在偏高的區域,仍需要注意飲食控管
      • C 型人:骨骼肌重比例偏低
        • 注意事項:體脂肪比例可能過高、肌肉量可能不足,需要注意飲食控管、同時也需要增肌
        • 其他補充:也可能體脂肪、肌肉其中一個超高,因此還是需要依照自己的數據,看是要增肌、或是減脂,不過即使肌肉量夠,還是要依靠運動維持啦!
      • D 型人:骨骼肌重比例較高,肌肉量足夠,體脂比率低
        • 注意事項:如果實際的肌肉量還是偏少,仍需要注意增肌的部分

3. 肥胖分析

  • 肥胖分析主要由兩個關鍵指標組成:BMI、體指率,一樣有低、正常、過高三種區間可以參考
    • BMI、體指率都不是越低越好

4. 個別肌肉與脂肪分析

  • 個別肌肉與脂肪分析分為:部位別肌肉分析、部位別脂肪分析,並且都各自再細分為上肢 (兩手)、軀幹、下肢 (兩腳)
    • 部位別肌肉分析:也會標為不足、正常、過高,三種狀態,而這裡的肌肉包含所有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5. Inbody 評分

  • Inbody 評分時會有這幾個指標:骨骼肌重、除脂體重、基礎代謝率、腰臀圍比、腰圍、內臟脂肪級別、肥胖度、SMI、建議熱量攝取
  • 幾個可以注意的指標是:
    • 飲食 – 如果想要減脂肪、飲食控制,需要看哪個指標?
      • 基礎代謝率:用來計算每天大概可以吃多少的依據
    • 脂肪 – 內臟脂肪會不會太多?
      • 腰臀圍比:內臟脂肪通常都是堆積在腰間比較多,因此腰臀圍是觀測內臟脂肪事不是太多的依據
      • 內臟脂肪級別
    • 肌肉 – 骨骼肌是否合理?有沒有肌少症?
      • 骨骼肌肉質量指數 (SMI) = 骨骼肌肉重量 (kg) ÷ 身高 (m) 的平方
        • Inbody 建議 (2020 更新):男性 < 7.0 kg/m2、女性 < 5.7 kg/m2,即為肌肉量較不足的標準

如何透過 Inbody 數據改善體態?10 個關鍵數據

整個 Inbody 的報告分為幾個方向在做建議:體重、肌肉、脂肪,因此在做體態管理的時候,也可以分為這 3 種計畫做改善,以下分享 10 個我整理出的關鍵指標給大家參考:

  • 體重是否符合標準?
    • 看身體組成分析中,體重「絕對數字」:是否在正常範圍內,Inbody 評分中會建議體重是否要減輕、增加
    • BMI 指標:看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 看基礎代謝:注意飲食,可以計算每日攝取熱量是否在基礎代謝內
  • 肌肉量是否符合標準?
    • 看身體組成分析中,骨骼肌「絕對數字」:是否在正常範圍內,Inbody 評分中會建議體重是否要減輕、增加
    • SMI 指標:建議男性 >= 7.0 kg/m2、女性 >= 5.7 kg/m2
    • 看個別部位分析:在肌肉訓練時可以依照需要補足的身體部位做訓練 (上肢、下肢、軀幹核心)
  • 脂肪量是否符合標準?
    • 看身體組成分析中,體脂肪重「絕對數字」:是否在正常範圍內,Inbody 評分中會建議體重是否要減輕、增加
    • 內臟脂肪級別
    • 腰臀比
    • 看個別部位脂肪分析:不過減脂很難鎖定特定部位,不過可以了解自己容易堆積脂肪的地方,做訓練時可以多在這些部位做著墨

量測 Inbody 的注意事項?

  • Inbody 多久量一次?身體的數字很難一下就改變,2-4 週為比較好的頻率
  • Inbody 量測前注意事項:
    • 官方建議:空腹、排便排尿後、穿著輕便衣服、拿下金屬物品、運動之前測量、洗澡前、避開女性生理期

Inbody 的機器種類有哪些?有家用型嗎?

哪裡可以量 Inbody?

  • 醫院、健身房
  • 現在也有出家用型 Inbody 體脂體重機

Inbody 大型機器 (醫院、健身房)

  • Inbody 機器型號分為 230、270、370S、570、770,數字越大越高階,各自使用的電流頻率不同,可以記錄、傳輸數據的方式也不同,不過任何一種 InBody 機器都有相當的準確度

Inbody 家用型 (Inbody H20B)

Inbody H20B 優缺點、特色分析

  • Inbody 特色跟優點:
    • 8 個導極:8 個導極分佈在上半身跟下半身,測出來的準度跟一般體脂機 (只有雙腳 4 個) 會高很多
    • 多頻電流:多頻電流在測量水份的時候,準度較高
    • 計算數據多元:體重、BMI、體脂肪、肌肉量、內臟脂肪等級、基礎代謝,這些數據前面提到的關鍵數據幾乎一樣,只有個別部位分析這一塊沒有
    • App 連線紀錄、支援多人紀錄:如果家人也要共用機器也沒有問題,只要下載 Inbody App,就能夠分開紀錄每天、每個人的數據
  • Inbody 缺點:
    • 比起 Inbody 大型機器,數據還是少了一些 (個別部位分析)
    • 比一般體脂機貴一倍,大約要 $11,000 左右

誰適合入手 Inbody H20B?

  • 如果家裡還沒有體脂機、體重機
  • 有在體重控制、健身,想要追蹤長期身體數據的使用者

整體來說,Inbody H20B 對於有在增肌減脂、飲食控制、健身訓練的人,真的是一大福音,除了數據的準度已經可以媲美商用 Inbody 機器,也不用再花錢到醫院或是健身房測量,而且可以透過 App 長期追蹤數據!

Lisa Wu

Hi 大家好!我是喜歡探索身心靈健康及平衡的數據分析師 Lisa Wu!這個網站會幫助你:利用數據分析 (理性) 及 身心靈平衡 (感性) 的系統,去達成人生目標!如果你對我的人生系統工具有興趣,歡迎聯繫我:couplehonest@gmail.com